新闻中心

科技赋能,碳材料市场迎来“黄金时代”


碳材料市场是一个涵盖多种基于碳元素的高性能材料领域的综合市场,主要包括碳纤维、碳纳米材料、碳碳复合材料等。这些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及力学性能,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能源、电子、医疗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碳纤维复合材料以碳纤维为增强体,树脂或碳为基体,通过特定工艺制成;碳纳米材料则包括碳纳米管、石墨烯等,具有优异的电学、热学、力学和光学性能;碳碳复合材料则是以碳纤维或石墨纤维为增强体,碳或石墨为基体,通过高温处理等工艺制成的全炭质复合材料,具有高温稳定性、高强度和高导热性等特性。

行业特点

  • 高性能:碳材料具有低密度、高强度、高模量、高导热性、低膨胀系数等优异性能,是提升产品性能的关键材料。

  • 技术门槛高:碳材料的研发、生产和应用需要高精尖的技术和复杂的工艺过程,技术门槛较高。

  • 应用广泛:碳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能源、电子、医疗等领域均有重要应用,市场潜力巨大。

  • 政策驱动:随着全球对节能减排和环保的重视,碳材料作为绿色、低碳材料,受到政策的大力扶持。

主要分类

  • 碳纤维复合材料:主要包括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和碳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等。

  • 碳纳米材料:如碳纳米管(CNTs)、石墨烯、富勒烯、纳米金刚石等,具有独特的纳米结构和优异的性能。

  • 碳碳复合材料:以碳纤维或石墨纤维为增强体,碳或石墨为基体,通过高温处理等工艺制成的全炭质复合材料。

二、市场现状

近年来,中国碳材料市场呈现快速发展态势。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碳材料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特别是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光伏等领域,碳材料的应用量大幅增加。同时,国内碳材料企业在技术研发、产能规模、产品质量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步,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

在碳纤维复合材料领域,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国之一。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碳纤维运行产能为14.08万吨,比上年增长25.7%。进入2024年,国内碳纤维产能持续增长,一季度国内碳纤维新增产能6800吨/年,同比增长33.4%,环比增长5.66%。这表明国内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在碳纳米材料领域,石墨烯、碳纳米管等新型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也取得了重要进展。石墨烯因其单层碳原子结构赋予了其极高的电子迁移率和热导率,被誉为“新材料之王”,在电子器件、传感器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碳纳米管则因其优异的力学、电学和热学性能,在复合材料、能源存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碳碳复合材料市场同样发展迅速。由于其优异的高温性能和力学性能,碳碳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光伏热场部件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据预测,到2028年,中国碳碳复合材料产量将达到9.9千吨,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

市场规模及趋势

全球碳材料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中国作为重要的生产和消费国,市场规模增长尤为显著。2023年全球碳-碳复合材料市场规模达到152.94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177.46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预估为2.3%。


展示数据,具体内容请参阅原报告

根据博思数据发布的《2024-2030年中国碳材料行业市场发展现状调研与投资趋势前景分析报告》表明:中国碳碳复合材料市场规模也持续扩大,2023年市场规模约达到57.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94%。预计未来几年,随着国内航空航天、新能源等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碳碳复合材料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

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同样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随着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等行业的快速发展,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需求量大幅增加。据预测,到2030年,航空航天领域碳纤维需求中来自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部分占比预计将超过24.2%,这将进一步推动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的发展。


进出口现状

在进出口方面,中国碳材料市场也呈现出积极的变化。一方面,随着国内生产能力的提升,中国碳材料的出口量持续增长。例如,2023年中国活性炭出口量达到46.5万吨,出口金额为45639万美元,显示出中国碳材料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市场的满足程度提高,部分碳材料的进口量略有下降,如活性炭的进口量较上一年度有所下降。